河北最新经济数据正式公布。2021年,河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达到40391.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增速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1%。
这是继2020年河北GDP反超北京之后,连续第二年保持领先。2021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69.6亿元,比上年增长8.5%,两年平均增长4.7%。
2011年,河北经济规模还排在全国第6位,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及河南。自此之后,河北连续被多个省份超越——
2012年,被四川超越,排名掉至第7位;2013年,被湖北超越,掉至第8位;2014年,被湖南、上海超越,滑至第10位;2015年,被福建超越,进一步下滑至第11位;2018年,又相继被安徽和北京超越,排名全国第13位。直至2020年,由于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减量发展,北京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河北以微弱优势反超北京,重回全国第12位。
根据2021年统计数据,湖南、上海、安徽、河北、北京5个省份GDP目前都在4万亿量级。超越北京之后,河北能否进一步实现进位,仍需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
日前,北京、河北两会相继召开。针对2022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要“推动形成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则表示,将继续着力实施重大国家战略,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举办,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并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截至1月25日,,除天津市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召开2022年地方“两会”, 各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也对外披露。整体来看,相较2021年,各省份增长目标均有所下调。
其中,海南设定的目标为9%左右,位列第一。数据显示,2021年海南GDP同比增长11.2%,仅次于湖北12.9%,位列全国第2;两年平均增速7.3%,位列全国第1。紧随其后的西藏,2022年增速目标为8.0%左右。
此外,湖北、江西、安徽、贵州、云南、宁夏及河南均提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左右;山西、四川、福建、湖南、广西、甘肃、河北增长目标为6.5%左右;浙江、新疆、吉林、陕西、内蒙古增长目标为6%左右;江苏、山东、重庆、上海、广东、黑龙江、辽宁、青海增长目标为5.5%左右;北京增长目标为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都提到,将“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
1月25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覃伟中发布“致广大网民朋友的拜年信”。其中提到,2021年,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步履坚定,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47条“深圳经验”全国推广,前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空间更大、责任更重,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带来发展新机遇,创新步伐继续向前,深港合作加速推进,全球招商大会引资超8200亿元,3年共计超2.1万亿元,深圳经济总量站上3万亿元新台阶。
国家体育总局1月25日消息,经专家组审议并报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决定确定上海市、成都市、武汉市、深圳市、广州市、长春市、重庆市、大连市、青岛市等九个城市为“十四五”期间首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近日印发的《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依托信息工程大学,推进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重大研究测试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国内量子信息领域标准制定,集中突破量子芯片、量子编程、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机以及相关材料和装置制备关键技术,建立以量子计算和量子传输为基础的量子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筹建河南省量子信息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量子信息技术创新中心。
浙江提出建设“中国创新之窗”
1月25日,科技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具有浙江特色的以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和科技园区为重要引擎的全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惠及民生发展及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一批支撑共同富裕的科技创新解决方案,成为全国典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三大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基本建成,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成为展示新型举国体制优越性的“中国创新之窗”,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科技创新解决方案在全国推行,为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0万亿元
1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1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与2012年的11.73万亿元相比,接近翻一番。
具体看,2021年收入比上年增长10.7%,与2019年相比增长6.4%,完成收入预算。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主要是经济恢复性增长,再加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较高等因素拉动。